今年伊始,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數字經濟被提升到國家級戰略高度,企業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在此時代背景之下,4月初,產業互聯網實驗室、經濟觀察報和金蝶三方聯合舉辦了以“數治企業·韌性成長”為主題的產業互聯網云沙龍。會上,多位央國企代表、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圍繞數字化時代的企業管理洞察進行了深度交流。

深圳場嘉賓,從左到右依次為徐少春、陳焱、曹仰鋒博士
數字化浪潮下,數據驅動成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關鍵
隨著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應用大規模發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進入了快車道,跨多業務、多數據類型的新型應用場景不斷涌現,因此如何將數據進行合理的最大化利用也成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幾年,很多企業對信息化的投入雖然足夠重視,但在技術方面仍存在許多瓶頸,導致眾多企業數字化轉型步速較慢。尤其是傳統制造業企業生產過程中,對人的依賴非常大,一旦人的行動因為不可抗力因素被限制以后,企業的生產制造就會受到影響。因此在此次沙龍會上,中國科學院研究員、清華大學互聯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曉東提出建議,在管理和業務兩條線,企業要從對人的依賴轉向對數據的依賴。
金蝶CEO徐少春對李曉東的看法也表示認同,他認為在數字化大背景下,傳統企業想要創新發展,應該從過去強調按計劃來做管理,演變為看重企業業務能力,對應企業管理軟件,就是從ERP(企業資源計劃)升級到EBC(企業業務能力)。
韌性成長,數治企業關鍵在于用數字化手段治理管理企業
在數字化浪潮下,不是所有數據都有價值。如何有效地甄別數據,包括鼓勵有價值數據浮出水面,是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很關鍵的一點。對此,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CEO徐少春表示:“企業只有在數據的獲取、產出及使用層面都加強管理,才能支撐數據管理,才能稱之為基于數據治理和管理的企業!
徐少春認為,一家企業想要實現韌性成長,要具備四個方面的能力。一是數字化的運營能力,二是數據驅動的高效產品與服務的能力,三是數字生態的能力,四是文化的創新能力。他表示,過去講企業數字化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某一個部門,而“數治企業”則是要利用數字化的手段治理管理企業,構建新的運營模式和管理模式,乃至商業模式。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數字化轉型的挑戰和機遇,紛紛從模式,管理,組織,技術等多層面推動數字化進程,我國多數企業逐漸迎來數字化轉型的新浪潮。未來金蝶也將攜手更多傳統企業,聚焦數字化轉型打造高韌性智慧企業,助力高質量發展,形成共生、共創、共贏的新生態。
(新聞稿 2022-04-20)